中国医改,3,710亿美元都花哪了? 2014年03月07日

       2009年,中国宣布计划投资1,240亿美元推行医疗改革。四年以后,中国政府实际上已花费了超过3,710亿美元。单单在资助与医疗保险、公共卫生、公立医院改革相关的项目以及强化社区医疗保健机构上,中央政府已斥资1,000亿美元。
       政府支出的增加直接导致了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的扩大。医疗保险涵盖人群比例从2003年的30%上升至2011年的95%。因此,在此期间,自费的比例从56%下降到36%。医疗改革同样使得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不断增加,医院病床使用率从36%提高至88%。
       然而,与中国政府和部分学者绘制的美好前景背道而驰的是,这项改革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就医和费用承受力的问题。根据零点研究咨询集团(Horizon Research Consultancy Group)在2013年10月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,中国人依然难以享受医疗保险。
       大约81%的受访者表示,看病是件难事,超过57%的受访者认为,现在看病要比四年前难得多(相比之下,20%的人认为现在看病变得容易了)。有关医疗费用方面,95%的受访者认为,医疗费用昂贵,87%的人认为,医疗费用要高出四年前。
       即使医疗服务的使用率整体提升,但是就医和费用问题已经不必要地抑制了对医疗保健的需求。在所有受访者中,27%的人表示,他们选择放弃住院治疗,74%的人将此归咎于高昂的住院治疗费用,41%的受访者则归因于难以分配到一个床位。
       在我写的书中,我并未对中国的医疗改革给出高评价。不过,我依然被关于这项改革结果的铺天盖地的负面反馈所震动。这项意图良好且投资充分的医疗改革怎么会出了岔子,原因何在?
       首先,政府仅有三分之一的投资流向了需求方(比如,患者和消费者)。具有讽刺意味的是,即使三分之二的资金投入到供应方(即医疗保健服务提供方),政府对公立医院营收的贡献仍不到10%。因此,不仅医疗保险的整体效益水平偏低,而且政府投资也无法对公立医院的行为造成影响。
       其二,中央政府迄今为止只动用这笔经费的2%来推行基本药物目录(根据该目录,公立医院将以零利润率出售这些基本药物)。这远不足以弥补公立医院因采纳这项目录所面临的潜在经济损失——据估算,损失大约是目前政府投入资金的十倍。不足为奇的是,医院总营收的45%来自于药物销售,而且医疗总支出仍在以每年10%的速度增长。
       第三,在公立医院的改革中还没有发现取得重大进展,而这种进展被广泛认为是实行医疗改革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。政府卫生部门依然是公立医院的所有者和总经理,90%的门诊和住院服务仍然由公立医院提供,即使在全国有43%的医院由非公有实体拥有。在非公有医院当中,80%由福建省一个小镇的农民控制和所有。其中,大多数为小诊所,员工都是些退休医务工作者或者冒牌医生。
       因此,解决就医和费用问题的根本方法需要中国对需求方投入更多,并深化医疗改革来改变医疗提供方的行为。这种类型的改革会极其困难——正如那些了解美国在此方面所付出努力的人士会赞成的那样——但是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,这种努力将值得一试。